東禪區覺有情大專佛學生活營 共修智慧與慈悲之道
【人間社 陳小妮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】
由馬來西亞東禪佛光青年分團主辦,思特雅大學佛學會與拉曼理工大學佛學會協辦的「2025年東禪區《覺有情》大專佛學生活營」,於6月27至29日假佛光山東禪寺圓滿舉行。營會吸引近50位來自全馬12所大專院校的青年學子參與,在三天兩夜的營程中共同學習、交流與成長。
營會以《金剛經—成就的祕訣》為主題,期望透過《金剛經》的智慧,引導青年建立正向思惟,增進佛法認知,實踐人間佛教精神,並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內容涵蓋佛學講座、主題演說、禪修體驗、茶禪共修、世界咖啡館、小組分享與綜合座談,課程豐富而深具啟發。
開營典禮上,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輔導法師有宗法師勉勵營員:「覺有情,是覺悟的有情眾生。只要我們走在覺悟的路上,你就是覺有情,你就是菩薩。」
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帶領第一堂課,以「如何降伏其心」為題,引導青年以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精神,面對人我紛爭,轉化執著,安住當下。妙開法師帶領《金剛經》導讀,指出《金剛經》的核心是破除我執與法執,喚醒本具佛性。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則從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角度出發,鼓勵大家理性思辨、勇敢擔當。有燈法師強調修行需時刻正念反省,並以無我之心服務大眾。在「他說、你聽、我觀」的綜合座談中,法師們深入解析「我執」與人格成長的關係,指出服務與承擔是破除自我中心的修行方法。
在「世界咖啡館」環節中,營員圍繞「聰明的人也會有煩惱」;「成就他人等於成就自己」及「青年如何學習星雲大師的身心精神」等議題深入探討。大家意識到,聰明不等於智慧,更需以內修培育德行;幫助他人即是提升自我;而「無相」與「無我」的精神,是青年減輕內耗、修習慈悲智慧的關鍵。
營員們也走出課堂,參與清淨農場拔草、為阿羅漢像粉刷油漆,落實「服務奉獻」的精神。
副營長列溢鐿在結營時勉勵營員:「真正的力量來自內心的承擔力。當你有了力量,請勇敢邁出第一步,服務大眾、報名佛學會,甚至發願出家度眾。」
此次佛學營不僅深化了青年學子的佛法認知,也成為凝聚全國大專佛教青年的溫暖平台。大家在法喜中結緣,在思辨中成長,更在實踐中體悟佛法的清淨與力量,邁向覺有情之路。